宜宾,宜人。因为宜饮,宜食。
宜字最初就是两块肉,放砧板上。后来才有了宝盖头,有解释是屋顶,颜泽文先生说是盖碗,也挺生动,肉吃了,茶可解腻。他是叙府龙芽传统制作技艺第八代传承人,言语间,自然离不了茶。
宜宾古称叙府,叙,出自《尚书》:“西戎即叙”历史上,宜宾是各族交聚之地,三江汇集,地势险要,诸葛亮入蜀后南征,在宜宾留有点将台宜宾过去也叫过义宾,和叙府一样,既体现了民族一家亲,又不像恩施、宣化,从起名时就带着一厢情愿:我是对你好,你得听我的。
而宜宾,或叙府,都仿佛在表示:不分主客,相敬如宾,有事好商量在叙府,最适合来一个酒叙,茶叙,边喝,边聊“万丈红尘三杯酒,千秋大业一壶茶”,宜宾,都有宜宾的好酒,无人不识在我印象中,五粮液一度比茅台更受欢迎。
至少,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大部分人更欣赏纯正的五粮浓香所以,后来很多酒厂,但凡出款高端酒,都称原酒是从五粮液拉来的,且故作神秘,欲说还休——这里哪能酿出这么好的酒,其实就是五粮液,换了瓶而已事实上,这只是一种虚假宣传,明贬暗褒而已。
五粮液哪还能换别的瓶子?只见过用五粮液的酒瓶装别的酒老家有家酒厂,甚至直接把酒改名为“八粮液”,不过,很快就倒闭了,可惜了曾经一个还不错的品牌
不过,宜宾除五粮液之外,酿酒的企业很多,大量的原酒输送到四面八方有水土和工艺加持,有些原酒还真是不错,但被酒厂买回去勾兑,最终包装出来的怎样,就不太好说了和四川的原酒一样,四川的茶也是,许多名茶,茶叶产地往往是四川。
尤其是宜宾,种茶历史悠久,西晋的《华阳国志》中就提到了这里的茶更关键的是,宜宾的茶早立春后一周,头采茶便下了赶上立春早,年前就能喝到新的春茶,不像山东,日照青,或崂山绿,明前只有大棚里才会出茶,露天头采,要晚好几个月。
张爱玲说“出名要趁早”,出茶也要趁早,“名帖藏中古,珍茶试早春”,早出来,就有个好身价人们对春的期盼尤其迫切,即使气温反复,寒流去了又来,但第一阵春风,第一场春雨,第一口春茶,总使人无限欣喜
宜宾自己的茶品牌,最有名的,是叙府龙芽龙芽,指茶的芽形,“婉若游龙”,为明末天宫寺主持明尚大师命名,大师在传统制茶工艺上进行了改善,借鉴了唐代蒸青团茶制法和宋代干热提香制法,独创“炒烘结合”,使这款茶“色更翠、香更郁、汤更亮、味更鲜”。
唐宋元明清的气息,都在一杯茶里
喝这款龙芽时,我想起一句词:“口不能言,心下快活自省”出自黄庭坚的《品令·茶词》黄庭坚嗜茶,写过五十多首与茶有关的诗词黄庭坚曾在宜宾蛰居三年,那是他人生中最失意的时候二十三岁就中进士的他,到宜宾时,已经五十三岁了。
他被诬陷为修《神宗实录》不实,有损帝王之罪名,谪贬至此,满腹悲愤,一身病痛他把自己的住所,称之为“槁木庵”,“死灰寮”,“谢病杜门”,准备接受这枯木寒灰的生活只是,他没有想到,宜宾这里给了他许多温暖不论官员还是士子,对他都关照有加。
有人请他吃荔枝,有人请他观芙蓉,饮酒采莲,投壶弈棋,让他“恩义千万,感激无以为喻”温暖了这位诗人的,一定还有这里的茶。黄庭坚在宜宾写过《煎茶赋》,也写过《苦笋赋》。
宜宾的苦笋,确实是非常好吃的。我在宜宾,几乎顿顿都吃苦笋,炖汤,凉拌,清炒,爽滑鲜嫩,苦味恰到好处。如黄庭坚所言:“僰道苦笋,冠冕两川,甘脆愜当,小苦而及成味,温润稹密,多啗而不疾人。”
不过,很多外地人初去,确实吃不惯,觉得凭什么要吃苦?其实,五味之中,酸甜苦辣咸,今人吃“苦”最少,久而久之,就把“苦”忘了,而苦中有甘,才是人生之趣。
宜宾最有名的小吃,肯定是燃面。单从形式上来看,和重庆小面以及武汉热干面相似,都是沿着长江下来的拌面,燃面油更重,据说点火即燃,故得名。其中,最独特的,就是所用的芽菜。
宜宾的窖香芽菜尤其好,用的是“二平桩”青菜,通过晾晒风干、弯月划条、明火熬糖、三腌二窖、抖菜拌和、层菜层糖、冒坛发酵等工艺,有着上百年的传承我离开宜宾时,专门带了两包,不知在家里做出来,是否也能有宜宾味道。
我只宜宾呆了三天。其实,还可以多住一段时间,宜宾是适合多呆的,宜宾,宜人。因为宜饮,宜食,不宜匆忙。
扫一扫关注我们